- 索端智;鄂崇荣;胡芳;张生寅;
昆仑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和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是各民族共享共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文化符号。青海昆仑文化多学科综合科考队于2025年6月中下旬赴环青海湖、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和黄河源地区开展实地考察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科考队围绕昆仑文化与中华文化、河源昆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昆仑文化与中华文明探源、当代昆仑精神、昆仑文化与丝绸之路、青海昆仑文化资源与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等形成了学者共识,进而提出了持续性开展昆仑文化多学科综合科考与研究、加强昆仑山区域考古调查与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昆仑文化时代内涵与价值、加强对都兰热水墓群的保护发掘和开发利用、推动昆仑文化产业发展和昆仑国家文化公园设立工作等对策建议。
2025年03期 No.273 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霍巍;
昆仑文化是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的集中体现,昆仑文化的内涵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是中原文化向西发展的进程当中,与西部边疆各族深入交往、交流和交融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昆仑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外部世界的精神,也凝聚了中华文化对于世间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想象,更直接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开启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从而使昆仑文化最终上升为秦汉大一统多民族国家的国家记忆和文化标识,对于中国西部疆域的拓展和相应的人文、自然地理知识的增进,都做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
2025年03期 No.273 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7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易华;
聚焦青铜之路关键南支羌中道,以青海或昆仑山脉周边为中心,整合考古学、地理学等多学科资料,探讨其作为文化交汇动脉的历史内涵。羌中道依托昆仑祁连地带的复杂地理格局,成为连接东亚、中亚、南亚及中原、西南地区的十字枢纽。物质层面推动了小麦、大麦(青稞)与粟、黍等作物相向交流,促进了源自西亚与中亚的牲畜及冶金技术的传播;精神层面促成白石崇拜、骨卜决策、昆仑神话等信仰体系的共生;族群层面见证诸羌与周边族群的深度互动。该研究重塑早期文明交流图景,阐明羌中道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中的奠基意义。
2025年03期 No.273 6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唐中华;侯光良;
国家文化公园概念是我国首创的杰出理念,是国家公园管理体系的一次深刻理论升华与实践拓展,更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和区域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次模式革新。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将有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民族精神的传承和文化的繁荣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昆仑山脉横贯青海、新疆、西藏、四川四个省区,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高大山脉,被称为“万山之祖”,是中华民族屹立挺拔的象征,其蕴含的昆仑文化不仅是中华文明起源与组成的重要部分,更是对青藏高原自然、人文以及审美经验的积累。昆仑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内涵深厚、形式多样,包含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东昆仑山文化公园可以推动四个省区之间和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旅游等各项事业共同发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充分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持久影响力,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赋予强大精神动力。
2025年03期 No.273 7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9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